賽馬會「暮齡自在」舞蹈教育計劃除了旨力策劃及舉辦三個階段的長者舞蹈工作坊,同時亦致力培訓本地專業編舞、舞者及藝術家成為藝術教育工作者,確保藝術教育家具備舞蹈教育的經驗並提供機會讓他們為長者建立長遠藝術教學框架,推廣舞蹈及藝術成為樂齡生活及健康社群重要元素之一。
團隊誠邀了何應豐以及丁穎茵為計劃觀察員,為計劃導師提供專業督導培訓,針對有關教案及課堂模式提供指導和專業建議,期望推進本地舞蹈教育的概念、思維與實踐方法。

攝: Hardy Cheung
Train-the-Trainers 工作坊
工作坊為賽馬會「暮齡自在」舞蹈教育計劃的編舞以及藝術家導師提供一個互動平台,針對提升創意教學策略和教案,透過跨藝術媒介舞蹈教育的導師參與及分享,讓參加者得以了解及吸收更多教學經驗。每節工作坊均由不同風格的編舞配合不同藝術媒介的藝術家(包括:建築、音樂、文字與視覺藝術),跟參加者發掘各個藝術範疇之間的可能。

攝: Hardy Cheung
工作坊對象:有志於藝術教育領域發展的人士
舞蹈老師、藝術治療及藝術教育工作者、對創意藝術教育工作有興趣人士 或相關範疇的大專學生

持續專業導師督導
On-going Mentorship
本計劃每年共舉辦兩輪持續專業導師督導,旨在培育及裝備更多未來為長者提供藝術教育及服務的教育工作者。
為了持續支持和監督教育工作者改進教學方法,安排兩名觀察員觀察工作坊,並在4場面對面或線上互動環節中給予評論,以供討論和評估。
服務對象:計劃團隊的4位編舞、4位不同媒體的藝術家及12位專業舞者。
研討會
在本計劃中,香港大學行為健康研究中心受邀透過在每個環節進行問卷調查,追蹤三年來計劃對社區藝術及長者身心健康的深遠影響。
研究結果顯示,參與者在情感表達能力上顯著提升,心理韌性增強,並從合作中感受到喜悅與連繫。根據數據顯示,參與者的精神健康顯著改善,正面情緒增加,負面情緒減少。
10位長者的深度訪談(共100分鐘)進一步顯示,他們對年輕人的印象顯著改善,認為年輕人充滿愛心與活力,促進了相互理解與包容。

攝: CKY
精華片段
本計劃與香港演藝學院、舞蹈學校和非政府組織(例如安老服務中心)等機構於計劃的最後一年舉辦線下和線上研討會,分享關於本課程觀察、成果和影響的研究成果。
長遠而言,研討會向公眾——特別是藝術和醫療保健界,推廣本框架及研究成果。從而推動舞蹈和藝術在安老服務發展中的作用,有助於推廣舞蹈作為促進老年人身心健康的媒介。
製作:The Prod Limited
節目表及介紹




















如對本計劃興趣或有任何查詢,歡迎致電 5407 6047或電郵至 podedu@passoverdance.org 與 項目負責人 聯絡。


